日期:2025-08-10 15:55:06
«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»高忆配资
面对特朗普设立的25%“对等关税”,印度终于发动了反击?莫迪当局对美国表示,除非答应印度一个条件,否则不会采购美国的F-35战斗机。
«——【·美印 贸易摩擦升级·】——»
2025年盛夏的新德里,莫迪政府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外交考验。特朗普政府于7月30日宣布对印度输美钢铁、铝制品加征25%关税,并附加所谓"罚金"条款,理由是印度"过度依赖俄罗斯武器"。
这一决策直接冲击印度年出口额达76亿美元的钢铁产业,导致古吉拉特邦多家炼钢厂被迫缩减产能。作为回应,印度商务部于8月初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文件,计划对美国大豆、杏仁等34类农产品加征15%-20%报复性关税,涉及贸易额约12亿美元。
展开剩余84%在这场关税博弈中,F-35战斗机采购谈判成为双方角力的焦点。自2025年2月特朗普在白宫宣布"为出售F-35铺平道路"后,印度国防部经过半年评估,最终于7月28日通过外交渠道正式通知美国:在关税问题未解决前,暂停F-35采购程序。
这一决定并非突然,彭博社援引印度军方人士消息称,新德里早在4月就已启动对俄制苏-57E战斗机的技术评估,并与莫斯科讨论在班加罗尔建立联合生产线的可能性。
«——【· 印度国防战略的核心密码·】——»
印度的拒绝采购并非单纯的贸易反制,而是其国防工业自主化战略的必然选择。自2014年启动"印度制造"计划以来,国防领域已累计吸引外资551.6亿卢比,本土制造占比从40%提升至65%。
2024-25财年高忆配资,印度国防产值突破1.27万亿卢比(约149亿美元),出口额达2362亿卢比,同比增长12%,其中私营企业贡献占比超过64%。
这种转变在具体项目中尤为明显: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刚刚签署6270亿卢比合同,为陆军和空军生产156架"凶猛"轻型武装直升机,这是该国首次实现高端旋翼机完全国产化。
莫迪政府对技术转让的坚持,源于对国防主权的深刻认知。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议会辩论中强调:"购买武器只能获得短期战力,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赢得长期安全。"
这种理念在F-35谈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——印度要求获得隐身涂层技术、雷达系统源代码和发动机维修手册,而美国仅愿提供整机和基础维护服务。
双方分歧的本质,是印度希望复制"布拉莫斯"导弹的成功模式——印俄合资企业不仅实现超音速导弹国产化,更在2024年向菲律宾完成首次出口,合同金额达3.75亿美元。
«——【· 美国的霸权困境与利益权衡·】——»
面对印度的强硬立场,美国军工复合体陷入两难。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原本将F-35亚洲市场拓展寄托于印度,预计潜在订单价值超过200亿美元。
但五角大楼的技术保密政策成为最大障碍:即使是英国、澳大利亚等盟友,也无法获得F-35机载软件源代码,更遑论生产线授权。这种技术垄断源于美国对军事优势的绝对控制需求,正如特朗普在2025年2月美印首脑会谈中所言:"F-35是美国的战略资产,我们不能容忍技术扩散。"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国的双重标准。当印度坚持从俄罗斯采购S-400防空系统时,美国以《以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》相威胁;但对土耳其采购俄制S-400,却仅象征性暂停F-35交付。
这种差异折射出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实用主义——既希望拉拢印度制衡中国,又不愿放弃对盟友的绝对掌控。
这场博弈的影响已超越双边范畴。俄罗斯抓住机遇加大对印合作力度:除苏-57E生产线谈判外,双方还计划在印度建立合资企业,生产T-90坦克零部件和米格-29K舰载机发动机。
这种合作不仅缓解俄罗斯因俄乌冲突导致的产能压力,更可能重塑南亚军事格局——印度空军若同时装备苏-57E和"光辉"MK2战斗机,将形成覆盖高-中-低端的完整空中力量体系。
对中国而言,美印僵局带来复杂影响。印度寻求技术自主可能延缓其军事现代化进程,减轻边境压力;美印关系恶化可能促使印度在"一带一路"等议题上采取更合作态度。
值得关注的是,印度在2025年3月与俄罗斯签署协议,将布拉莫斯导弹射程提升至800公里,并计划部署在安达曼群岛,这一举措显然针对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通道。
这场持续数月的博弈仍在胶着。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巴格奇8月5日表示:"我们始终敞开对话大门,但技术自主是不可谈判的底线。"而美国国务院回应称:"F-35的技术转让不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利益。"
«——【· 结语·】——»
僵局背后,是新兴国家对技术霸权的挑战,是单极秩序与多极化趋势的碰撞。当莫迪政府在关税战中展现出罕见的战略定力时,世界正在见证一个古老文明对自身命运的重新掌控。这种觉醒,或许比F-35的隐身涂层更具穿透性,终将在国际秩序的画布上留下深刻印记。
发布于:甘肃省九龙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